2.徐永光:陈光标高调募捐合法性应受质疑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5/23895.html 摘要: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顾法律规范,撇开慈善组织,把公益募捐的社会公共行为误导成个人随意的‘慈善秀’”,并质问:“是否凭借‘道德楷模’形象,行善就可以不受法律规制”?陈光标先生把公开募捐来的钱布施给穷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人的特立独行,属于个人权利。其实不然,他的行为已经带有明显的公共性,如此搅动社会神经的大动作,竟可以置法律于度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以诟病现行慈善体制不透明为号令的高调慈善募捐活动,其资金流向竟然更加不透明,“道德化身”的高大形象后面是一个大大的监督盲区。
3.“巴比慈善晚宴”挑战中国富人慈善理性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2/20086.html 摘要:中国的慈善远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需要事件来吸引眼球。巴比慈善晚宴引发的媒体关注,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最密集的一次。如果说中国哪一家报纸和电视台没有报道过这一事件,谁都不会相信。总体感觉,巴比慈善晚宴让中国慈善界、尤其是富人接受了一次关于慈善理性的强刺激。
4.徐永光:中国慈善体制改革与破解之路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0.html 摘要:慈善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厘清民间慈善与政府责任的关系。厘清民间慈善与政府责任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政府与对于“官办”慈善组织的关系。中国民间公益领域存在两种生长力量,一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的组织,公募基金会、慈善会属于这种力量;二是自下而上、扎根民间的草根组织。
5.现代慈善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1.html 摘要:从去年以来,围绕捐款和富人慈善的新闻和话题不断,可见慈善已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为汶川灾后重建进行募捐的章子怡,因操作团队的失误造成款项没有全部到位,被扣以“诈捐”的帽子。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当下媒体和公众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存在许多误区。如何跳开这些误区,正确看待慈善事业的本质及运行机制?
6.希望工程的生命力源自坚持民间慈善的本质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2.html 摘要:坚持慈善的民间本质、让参与慈善成为人们内心需求的表达、追求人人可慈善的理想,是希望工程生命力之源泉。
7.徐永光:透明是现代慈善之魂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6590.html 摘要:首先,现代慈善的社会性、公共性决定了它必须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第二和第三要素,分别是慈善组织和捐赠方。第四个要素是受捐助群体或公益事业,视捐助者意愿不同,受捐的受益方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更大层面的群体。第五个就是大众传播,现代传播组织是现代慈善的有机组成部分。
8.69.7%公众认为行善也该有底线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6044_1.html 摘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561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7%的公众“关注”陈光标身陷“诈捐门”。69.7%的公众认为,做慈善虽是好事,但也该有合法、公开、诚信等底线。受访者中,“70后”占34.1%,“60后”占27.2%,“80后”占19.4%。
9.徐永光:慈善生态治理九个基本问题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3.html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首期中国传媒公益慈善研修班”5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开班。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应邀出席并做题为《慈善生态治理九个基本问题》的发言。这九个基本问题包括法律规范、政府监管、组织善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官民合作、平等竞争、优胜劣汰。
10.秘书处组织第一期徐永光公益洞见分享会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4.html 摘要:月9日,结合近1个月来的热点公益事件,秘书处组织了第一期永光分享会,请徐永光理事长结合热点事件进行评述并分享他的观察和见闻。秘书处的全体同事参会,并邀请了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同仁的参与。传播部回顾了近期的热点事件,并请徐永光理事长评议,之后与会同事结合相关的话题与徐理事长进行了对话。
11.徐永光:公益大部头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5.html 摘要:永光做事成功率总是比较高,其实他也有过多次挫败经历。永光也是一个传播专家,做好一个公益项目是需要聪明点子的。刘文华说,当年他是被永光忽悠到青基会的,永光说话让人热血沸腾,永光说,青基会要做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基金会。永光煽动性极强,大家不要钱也愿意跟他干,这就是人格魅力。刘文华认为,徐永光是一个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永远乐观,永远充满热情。永光是一部中国公益大书,广博精深,难以尽述。公益路上,永光是舵手,是导师,是方向。
12.陈光标式“高调慈善”伤不起?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6.html 摘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副教授贾西津认为,陈光标的“高调”是他吸引人们关注的原因之一,但人们关心的绝不仅仅是“高调”的问题,更是对慈善行为真实性这一基本要求的追问,并引申出对慈善规范、制度、环境、公信力和透明度等一系列问题的拷问。公益慈善组织应该搭建起促进慈善行为公开透明化的信息平台并主动地接受监督。慈善家本身应该欢迎质疑与问责,将自身的慈善行为自觉地纳入公开透明的要求。
13.家族基金会:私人财富的最好归宿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3/21208.html 摘要:从财富的积累到财富的传承,由富一代到善二代、善百代,家族基金会无疑是富人财富的最佳归宿。家族基金会的腐败率最低,既符合逻辑,也符合人性。在中国设立家族基金会,已经有了法律规范。
14.徐永光:现代慈善的边界是透明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7.html 摘要:徐永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现代慈善的边界是透明。没有透明,善款的使用安全及效率得不到保证;没有透明,现代慈善的公信力得不到保障;没有透明,公众参与慈善的热情就会受到挫伤,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就丧失了。”“汶川大地震中,四川重灾区146所希望小学捐建校舍没有一人死亡。”徐永光说,这都仰赖于希望工程的捐款来自社会、捐款的使用受到捐款人的严格监督;慈善项目管理必须慎之又慎。
15.陈光标式捐款:暴力慈善先学会尊重受赠人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8.html 摘要: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而与之意见相同的还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在博客中表示:“我一向钦佩标哥的慈善义举,也肯定他能把大笔款项用在帮助弱势群体的举动……”但他笔锋一转,表示,公益工作中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避免损害受益人的人格,专业社会工作者都要签署专门伦理保证书以确保自己的社会干预行为不能损害受益者的人格与社会感受;受益人在很多时候不是简单需要钱的问题。
16.徐永光:希望有更多机构支持民间社会创新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69.html 摘要:社会创新好像主要不是企业的责任,好像政府做创新,因为要承担风险,政府宁可把钱拿来大家平均分,社会创新是需要担风险,这个风险公益基金来担有钱的机构,企业或者基金会来担这样的责任,支持这些公益组织的社会创新。
17.徐永光:社会企业理想不是少数人的选择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70.html 摘要:他认为,理想中的社会企业发展模式,应该是在社会收益为先的前提下,让创办人把社会理想和个人发展包括经济收益的需求切合到一起,让社会企业的理想不仅成为少数圣徒,少数不是正常人他们的选择,要适合许许多多有社会理想,有能力的普通人,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社会企业运动。这就需要社会给我们社会企业家更多的空间。
18.徐永光:中美慈善是跨越时空的爱恋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71.html 摘要: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这些要做基金会的富人需要有一个专业管理的意识。这个意识是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就别谈了。对,就是一个文明程度,无论是财富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制度的文明,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理念到制度上,中国起码落后美国100年。要把现在美国的那一套嫁接到中国来,那还真的是跨越时空的爱恋。
19.徐永光:社会企业运动有汹涌之势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1-06/27172.html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中国的NGO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而社会企业运动的浪潮似乎有汹涌之势。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几位堪称世界级的中国社会企业家在会上亮相,让人很吃了一惊,其中一位是深圳残友集团的创办人郑卫宁。在中国,郑卫宁是独一无二的,但残友的社会企业发展道路不会是空前绝后的。
20.徐永光:中国富人不急于学美国富人捐财产 http://news.foundationcenter.org.cn/html/2010-08/6806.html 摘要:首先,当下中国富人首要的社会责任不在捐款多少。其次,在现行慈善体制下,富人捐财产捐给谁,怎么捐,如何用?也说不清,道不白。第三、中国的税收制度对富人捐款激励有限,对私人基金会的发展很不利。第四、慈善需要专业,富人亦不例外。